重庆火锅的由来——“起于市井,兴于草根”

2019-04-04

说起火锅,可能大部分人下意识会认为是重庆的麻辣火锅,其实不然,重庆火锅只是火锅中的一个派系,只不过因为其过于美味、影响力过于强大,给人们留下了一种火锅就是指重庆火锅的固有印象。重庆火锅虽然相较而言出现得比较晚,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声名远扬。


摊手

大部分人认为,重庆火锅是由码头文化发展来的


现代火锅起源于何处尚无定论,但重庆是目前火锅行业最为繁盛的城市,这一点并无争议。而关于重庆火锅的起源,大部分人都认为重庆火锅是由码头文化延伸出来的。


timg-(1)

关于重庆火锅起源众说纷纭,其中大众接受度最高的一个说法便是重庆火锅来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嘉陵江江边的纤夫,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码头文化”。当时,纤夫处于社会最底层,靠出卖自身的劳动力为生。他们不管酷暑还是严寒都在江边拉纤,为了果腹,他们捡拾江边富人丢弃的动物下水,在江边用石头支起炉灶,加以辣椒、花椒、老姜等作料,用瓦罐煮熟。结果煮出来的东西味美又驱寒祛湿,吃后不仅没有生病,反而更加身强体壮。这便是现代重庆火锅的雏形。


牛油火锅

可以说重庆火锅源于市井,兴于草根,汤底只放花椒、老姜等少量佐料,更多依靠大量辣椒熬制,其口味火爆凌厉。进入现代后,重庆人采用牛油熬制麻辣火锅,而牛油的加入让重庆火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牛油在汤底中浮于表面,不仅能保持汤底原有的温度,那些经过牛油滋润的食物,不仅看起来油亮温润,入口更是鲜香美味。牛油锅底汤色红亮,诱人食欲,加入了牛油的锅底浓香四溢。


可以说,没有牛油的运用,重庆火锅很难达到今天的高度,因此重庆火锅的代表便是牛油火锅。而如今,牛油火锅底料的出现让普通人在家里就能吃上正宗的重庆牛油火锅,享受重庆火锅的美味。


火锅的发展历史


其实,火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烹饪方式,具有很浓厚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关于火锅的起源于哪个朝代,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火锅”的源头大概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时代。


四足双层方陶鼎

早期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器、炊器之一正是陶鼎。1989年,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4000多年的生活用品——四足双层方陶鼎。它的上下两层的结构显示,先人可能是在下层烧火,在上层烹煮食物。这是最早大家对于古人吃火锅的猜想。


在西周,甚至是更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曾出土过“火锅”。1974年-1975年,在山西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有一只出土于二号墓葬的“白乍井姬鼎”。这鼎造型独特,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为常用的炊具。经过专家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以放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餐桌上。而且从那只鼎的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进而推测是分餐制情况下使用,一人一只,吃的还是“小火锅”。在接下来的考古中过程中,不少鼎出土后腹下也有被烟熏火燎的痕迹,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其实严格来说,比起火锅,西周之前的这些发现叫鼎食更为贴切。


分割鼎

除了小火锅,当时的人们还吃起了“鸳鸯锅”。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曾出土一件分格鼎,证明了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枚爱吃火锅的吃货。所谓“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多个空间,这样煮食时可以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也算是重庆“九宫格”火锅的鼻祖了。


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所谓火锅的记载。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千叟宴

后来到了清朝时期,火锅故事中最富盛名的便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了。据说千叟宴上同时吃火锅的人达到了5000人,光是火锅便有1500个之多。


现如今,火锅亦是风流俱矣。有人笑言,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